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...
揭! 歷史上段譽、南帝段皇爺有什麼關係?
# 1
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,存在著一個特殊的武學門派-大理段氏,他們不僅憑藉『一陽指』、『六脈神劍』等武林絕學獨步天下,而且各個貴為皇子王孫,地位身份極高。大理段氏雖然偏居西南一隅,卻也是威震天下。
根據頭條網報導,無論是風度翩翩、溫文爾雅的癡情小王爺段譽;還是嗜武如命,最後出家的『南帝』(一燈大師)段智興;以及風流成性的、四處拈花惹草的鎮南王段正淳;還有為國為家毅然剃度的大理皇帝段正明。這些在小說中、影視劇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,其實在歷史中真真切切的存在過。
據記載大理段氏的祖先是從甘肅武威遷徙而來,一位名叫段儉魏的因輔助當時(唐中期)雲南統治集團的蒙氏有功,被封為官,從此世代承襲。到第六代的子孫段思平時,大理國內政局動蘯,統治者更換頻繁,國內民眾怨聲載道。
深得民心的段思平於937年發動起義,並得到了雲南地區37個部族的支持,率兵奪取羊苴咩城(今大理),正式建立大理國。作為大理國的開創者,段思平勵精圖治,發展生產,推動了大理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發展。
945年,段思平病死,他的兒子段思英即位。但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矛盾,一年後段思英被廢;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即位。而段思英則被迫出家為僧,在大理崇聖寺修行,法號宏修大師。此以後,大理國的皇位在思平、思良兩支系展開爭奪,而大理皇帝們在激烈政治鬥爭中,也經常剃髮為僧。
此後段思良、段思聰、段思順相繼即位,別看都是『思』字輩,但他們是祖孫三代人。段思順統治時期,965年趙匡胤派兵滅了盤踞在四川的後蜀,大臣們勸他趁機出兵雲南。但趙匡胤用玉斧划大渡河為界,說道『此外非吾有也』,大理國得以保全。
985年段素順之子段素英即位;1009年段素英之子段素廉即位;1022年段素廉病死無子,於是他的侄子段素隆即位。也許是厭倦了血腥權力鬥爭,段素隆不願意為帝,禪位給侄子段素真,自己出家為僧。
當了15年皇帝後,段素真也禪位為僧,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段素興。即位後段素興荒淫無度,三年後被掌握大理國實權的高氏廢除。擁立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為帝,皇位重回段思平子孫一系。
這段說著可能比較亂,但比較一下就明白了,就如同趙匡胤(段思平)開國,但是皇位一直在弟弟趙光義(段思良)的子孫中傳承,知道南宋孝宗(段思廉),皇位才回歸。下面這段就進入大家比較熟悉的節奏了。
段思廉統治時期大權旁落,高智升家族逐漸掌握大權,此後楊氏家族也有很大勢力。1080年,楊義貞發動政變,殺國君段廉義(段思廉的兒子)而自立為帝。但時間不久,高智升派其子高升泰率兵誅殺楊義貞,擁立段壽輝(段廉義之侄)為帝。小說中《天龍八部》中四大惡人之手的段延慶的原型就是段廉義的兒子,因為楊義貞之亂而身受重傷,沒能繼承皇位。
沒有實權的段壽輝不敢貪戀皇位,一年後出家為僧,禪位給堂弟、段思廉之孫段正明。段正明性格謹慎、生活節儉,在位12年,但其實是個完全沒有實權的傀儡。1094年於崇聖寺出家為僧。他的禪位不因為鳩摩智,也沒有禪位給弟弟段正淳,而是權臣高升泰。
1094年高升泰稱帝後,改國號為『大中國』,但在臨終前吩咐其子高泰明將皇位還於段氏。於是1096年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之弟段正淳為大理第十五位皇帝,後人通常稱之為『後大理國』。
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,段正淳的妻子不是什麼刀白鳳,而是叫高升潔(高氏家族的成員),現在還流傳著一段段正淳寫給妻子的書信:『國有巾幗,家有嬌妻。夫不如妻,亦大好事。妻叫東走莫朝西,朝東甜言蜜語,朝西比武賽詩。丈夫天生不才,難與紅妝嬌妻比高低。』
而且段正淳不是被人殺死的,而是出家為僧了。1108年他退位為僧,讓位於其子段正嚴。段正嚴還有兩個名字-段和譽、段譽。關於他的相貌、事跡已經不可考證,但值得一提的是段譽在位長達39年,是大理所有皇帝中最長的一位。在位期間曾經派人到宋朝進貢,當時的皇帝宋徽宗派人冊封段譽為雲南節度使、大理國王。
但段譽皇帝做的並不開心,掌權的高氏家族的內訌引起政局動蘯,諸部不時反叛,加上天災頻繁而降,諸子爭位,心灰意冷的段譽於1147年退位出家,其子段正興即位。段正興在位24年,於1172年同樣禪位為僧。
1172年大理國迎來了第三位知名皇帝-段智興。沒錯,就是《射雕英雄傳》、《神雕俠侶》中大名鼎鼎的『南帝』(一燈大師)段智興!段智興在位29年,在位期間崇信佛教,大建佛寺,經常延請僧人入宮,早晚做法事,不理國政,國力衰落。
但恐怕又要讓讀者不爽了,段智興雖然信佛,但卻沒有出家為僧。金庸先生卻以段智興為原型,成功塑造了『南帝』段皇爺(一燈大師)的形象。而真實的歷史上段智興是段正興的兒子,也就是段譽的孫子。
1200年『南帝』段智興病死,他的兩個兒子段智廉、段智祥先後繼位,被段皇爺折騰夠嗆的大理國國力有所恢復。但皇位傳到段祥興(段智祥之子)時,又發生了動亂,因為強大的蒙古騎兵開始大舉南侵。
1251年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(段祥興之子)即位。第二年,蒙古大軍在忽必烈、兀良哈台繞過南宋統治的四川地區,從吐蕃迂回直取大理。在抵達金沙江時,當地部落獻計,將幾張牛皮筏子連接到一起,成功渡江,史稱『元跨革囊』。
此後蒙古大軍勢如破竹,將當時的高氏國相高泰祥擒獲後斬殺,但忽必烈認為他是忠臣,對其後代『許以世其官』。1254年秋,蒙古大軍攻破昆明,段興智被俘,至此建國300餘年的大理國滅亡。
不要以為至此大理段氏就退出了歷史舞台。亡國之君段興智沒有被處死,反而被封為大理總管,依舊掌管雲南5城、8府、37郡,只是由皇帝變成了土皇帝而已。從此段氏世代相承,總管雲南12代百餘年,直到1382年朱元璋派兵入雲南才徹底結束。
由於蒙古大軍、明軍兩次入雲南作戰,許多文獻資料毀於戰火。所以關於段正淳、段譽、段智興等人事蹟非常之少,而起他們大多出家為僧,甚至生卒年齡都不詳。同樣大理歷代皇帝出家的崇聖寺(小說中天龍寺的原型)也毀於戰火之中,只有三塔猶存於洱海之畔。